首页 手机网 财经号下载
入驻财经号 登录 客服 | 广告合作
财经号 让投资更轻松
主播正在直播中,速来!
首页> 财经> 正文

小疾大患VS深蹲起跳 海通证券被“点名”冷思

财经号APP
铑财铑财 2023-06-20 09:39:24 471
分享到:


合规篱笆是一切价值的基础


作者:石侦

编辑:李思

风品:彦规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海通证券有些烦。


刚刚澄清昆明城投债传言风波,又因监管警示函受到关注,叠加2022年的业绩双降,海通证券该有哪些反思深思?2023年能打个翻身仗么?


01

一查就撤、违规罚单

内控篱笆亟待扎牢

LAOCAI


全面注册制下,券商“看门人”责任越发重要。一查就撤,自然扎眼。


6月16日,上交所公布对海通证券股份监管警示的决定。称其在惠强新材、明峰医疗、治臻股份三IPO项目保荐工作中,履职尽责不到位,保荐业务内控存薄弱环节。


据悉,上述3项目发出《保荐业务现场督导通知书》后,实施现场督导前,海通证券均撤销了项目保荐。上交所认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通证券对发行人经营状况及其面临风险和问题的相关尽职调查工作不够充分,项目申报准备工作不够扎实。


在执业质量现场督导中亦发现,海通证券存在投行质控、内核部门项目风险识别不足、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等薄弱环节。


点名不算多苛求。2023年以来,海通证券首发保荐项目已撤否达10家。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近一年来海通证券首发保荐项目128单,但撤否家数也达18家,撤否率为15.63%。以至有媒体认为“一查就撤”已是海通证券“老问题”。


行业分析师刘锐玲表示,IPO“一查就撤”,折射出个别企业及保荐券商自身准备不充分,主观上存在侥幸闯关心理。作为“看门人”,券商须要把好项目“遴选关”责任,这是立身之本。上述监管警示,提醒海通证券内控不足、风险敞口扩大,审查监管篱笆亟待扎牢。


不算多夸言,强监管下,内控合规已是行业核心关键词。


2022年,中证协制定《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管理规则》,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防范业务风险。完善内部追责,加强风险警示。


2023年3月17日,上交所对海通证券下发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包含该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同月,据华夏时报援引同花顺iFinD统计,近一年来,各监管机构累计处罚券商127次,其中海通证券受罚最频,位居第一。


如持续督导业务上,2022年1月,全国股转公司给予海通证券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认定其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缺乏有效内控机制。


同年8月,上海证监局指出,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持续督导业务上,海通证券缺乏有效内部控制机制等问题。


子公司也不算省心。2022年7月,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刘某,因违法炒股收到上海证监局处罚决定书,被罚没1.09亿元。6月,证监会对海通证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事由是境外子公司业务违规。9月,又因未按期完成子公司组织架构整改、整改进度缓慢等,海通证券遭点名。


2021年,第三方平台易董统计数据显示,全年监管对75家券商共开出266张罚单。海通证券最多达到19张,其中18张指向投行违规。


一些负面影响,已经浮出水面。


如2022年6月,证监会发布第七批证券公司“白名单”,共有30家公司入围,包括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第一梯队券商,而海通证券遗憾未入选。


再如2022年1月,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2021年度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海通证券合规质量扣分达18.33分,为同行最多。进而影响到分级结果,评级被连降两级,调整至“BBB”,实在有些罕见。要知道,2020年企业还位于AA极。


诚然,上述罚单、警示都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然而强监管、防风险的大势下,合规运营已是行业关键词、价值关键词,及时反思精进、查漏补缺总没有错。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券商入选白名单,意味着可享多个优惠,如取消部分监管意见书要求、从事前把关转为事中事后从严监督检查、简化工作流程等。海通证券的落选,会让其在竞争中受到不利影响,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02

营利降幅超行业水平

子公司亏损冷思

LAOCAI


看看业绩,的确需要改变了。


2022年,海通证券营收259.48亿元,同比下降39.94%;扣非净利59.02亿元,同比下降52.41%。


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直接打破了公司近三年持增势头。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344.28亿、382.19亿和432.05亿,同比增长44.87%、9.64%和13.04%;净利90.48亿、106.78亿和124.01亿,同比增长88.51%、18.01%和16.4%。


上升到行业视角,不可否认2022年外部市场不景气,整个行业都有承压感。wind数据显示,42家券商2022年合计营收4888.64亿元,同比下降23.55%;归母净利1266.94亿元,同比下降33.66%。


但头部券商降幅较温和,如中信证券营收下滑14.9%,净利下滑7.7%;国泰君安下滑17%、23%,均小于行业水平。相比之下,海通证券降幅显然剧烈,没有表现出头部企业的抗风险力,还需从自身多找原因。


海外子公司“折戟”不得不提。2022年,海通国际营收26.21亿元,同比下降122.64%,归属母公司净亏65.41亿港元,同比止盈转亏。


对此,海通证券财务总监张信军解释,亏损为港市IPO募资金额和成交量下降、投资亏损和减值计提。


一直以来,海通证券对其寄予厚望,曾表示寄望海通国际“重现辉煌”,打造“一个海通”串联业务、连通香港和内地团队。也有媒体报道称,因业绩不佳,海通国际将会暂缓海外扩充步伐。


不管孰是孰非,好好对业务盘整一番,应该是海通当下的重要课题。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表示,海通证券是香港中资券商大行,因收购大福证券而上市,积极扩展业务。但像其他中资券商一样,其投资和架构化融资业务都遭遇了巨亏,可能是因香港市场中概科技股下跌和股市大调整,以及典型的国企中资券商问题所致。


客观而言,2022年,海通国际在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完成了30单股权融资项目,排行中资投行第三,整体成绩单拿的出手。放眼行业,兴业证券海外业务营收8587万元,同比下滑77.89%,毛利率-304.89%。广发证券营收3.96亿元,同比下滑30.87%,毛利率-29.83%。


可见,行业变天并非海通一家之痛。如何摆脱“靠天吃饭”,增强业务抗周期风险力,是一道行业考题,尤其与希翼“重现辉煌”的海通证券而言,业务特色性、专业性提升是重中之重。


03

撤回项目量居首

贵在质量规模并举

LAOCAI


细分业务,可分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以及投资收益和公允值变动收益业务。


2022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5.85亿,同比下降22.73%,主因资产管理业务和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减少;净利息收入62.09亿,同比下降6.21%。


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聚焦一向擅长的投行业务,2022年手续费净收入41.78亿,同比下降15.16%。公司表示,下滑源于证券承销收入锐减。


2022年,海通证券企业债承销金额231亿,承销数量48只,2021年为474亿,承销数量为64只。债承销金额1160亿,承销量291只,2021年为1345亿,承销数量为337只。其他债券承销金额1877亿,承销数量660只,2021年为3403亿,承销量为1035只。


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即便如此,2022年海通证券投行业务仍居市场前列。据证券时报,除了全年完成IPO项目30单,融资达396亿元,市场排名第四。以41.79亿证券承销业务营收,位列第五。


只是,规模不代表质量。据中新经纬援引Wind数据显示,2022全年共有265家企业终止IPO,其中189家为主动撤回材料,占比超七成。被终止项目量,民生证券居首;撤回项目量,海通证券最多,达到13个。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业绩承压,除了行业因素,更有自身短板牵绊。承销业务规模和排名靠前,彰显了海通证券投行业务上的竞争优势。而撤回量位居首,则折射了公司业务质量不佳。在全面注册制行业背景下,投行项目撤否率已成券商重要评价标准,轻则影响声誉,重则收到监管函,影响其投行业务质量评价。海通证券需警惕合规短板侵蚀公司竞争力。


没错,除了大更要优,如何质量规模并举,是海通证券打破业绩颓态的一道严肃考题。


往期看,海通证券高管层不乏变动。2023年3月,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林涌提交辞职报告。2022年3月,海通资管合规总监周陶离任。


2021年9月,海通证券原总经理瞿秋平辞职。5月海通证券资管副总经理张士军、首席风险官兼合规总监李雪离职。


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然众所周知,稳定的高管团队,对公司长期稳健运营、合规治理也起着重要作用。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番梳理可见,上述监管函也是一记可贵警钟。关键在于,能否敲响梦中人,会是蜕变的开始么?


04

2023开门红

小疾大患VS深蹲起跳

LAOCAI


人无完人、企无完企,贵在不迁怒不贰过。


公开信息显示,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同期国内成立的证券公司中唯一一家至今仍在运营且未更名、未被收购重组过的大型证券公司。


2007年成功登陆上交所,2012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从此开启国内国际双轮驱动发展。目前,营业网点覆盖“纽、伦、沪、港、新、东”六大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5大洲1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行或子公司,境内外客户近2000万名。


可见,35岁的海通证券亦有厚重积淀,不缺周期跨越的基因经验。单从此看,上述种种槽点阻点,也是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阵痛“小波澜”,如能痛定思痛、及时精进,否极泰来也未可知。


还以2022年为例,全年企业承担科技部、上海市国资委及行业课题 22 项,首次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累计获得 15 项国家专利和 68 项软件著作权,位居行业前列。


面对数字化趋势,海通证券发布了国内证券公司第一本数字化转型专著《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前瞻性提出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通用体系框架。也是行业首家同时拥有运维服务体系、信息安全体系、软件研发体系、软件测试体系四大领域国际权威认证的证券公司。


“敏捷化、平台化、智能化、生态化”为核心特征的“数字海通 2.0”,一站式互联网金融平台“e 海通财”APP 等,提升了客户服务体验,为行业升级提供了参考,也是企业发展活力的一种折射。


截止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 7,536.08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 1,645.92 亿元。其中,金融产品销售规模实现逆增,截至 2022 年末产品日均保有量 1,214 亿元,同比增长 23.9%。非货产品日均保有量 829 亿元,同比增长 23.3%;公募产品日均保有量 775 亿元,同比增长 51.1%;ETF 产品保有量 224 亿元,同比增长 431.2%。


此外,公司顺利获得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资格,完成全部 40 家基金管理公司共计 126 只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的上线,基本实现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产品全覆盖。


截至 2022 年末,海富通基金资产管理规模 4,063 亿元;养老金业务规模 2,239 亿元,职业年金规模 76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1.03% 和27.64%;海富通中证短融 ETF 成为国内债券 ETF 市场规模最大产品。


随着2023年市场复苏,公司业绩也在回升。2023年第一季营收85.2亿元,同比增长106.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24.34亿元,同比增长62.24%。其中,投资收益20.79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51亿元,而去年同期两项均为负值。


喜迎开门红的背后,显然海通证券不缺反转抓手。2023年,否极泰来或是大概率事件。


只是,风和日丽时,更要未雨绸缪。小波澜多了,也就成了大风浪。如上所言,市场起伏兴衰是常态。如想摆脱靠天吃饭,行稳致远,关键是居安思危,抓住复苏窗口期,高质高效的查补短板。在内控力、专业性、特色化上,系统性死磕深变。


扎实合规篱笆,是一切价值的基础。


小疾多了成大患、深蹲后才能起跳,海通证券会是哪一种呢?


本文为铑财原创


展开全文
下载APP,与投资高手语音互动>>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

0条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中金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查看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X
    确认
    取消

    热门视频换一批

    温馨提示

    由于您的浏览器非微信客户端浏览器,无法继续支付,如需支付,请于微信中打开链接付款。(点击复制--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或”文件传输助手“--粘贴链接--打开后付款)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底部菜单”名博看市“,搜索您要的作者名称或文章名称。给您带来的不便尽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

    复制链接

    鲜花打赏 X

    可用金币:0

    总支付金额:0

    您还需要支付0
    我已阅读《增值服务协议》
    确认打赏

    1鲜花=0.1元人民币=1金币    打赏无悔,概不退款

    举报文章问题 X
    参考地址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确定
    X
    确认支付

    已阅读并同意《购买须知》

    温馨提示

    前往财经号APP听深入解析

    取消 确认